阳江市科技馆开展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暨流动科普展进校园
9月,秋意渐浓,阳江市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暨流动科普展进校园活动由阳江市科协、阳江市科技馆联合举办。活动先后“驶入”合山中学与塘坪二中,为两所乡镇中学的师生送上了一场“科技盛宴”。从课堂到操场,从好奇围观到动手实践,这场“移动的科学课”在乡镇校园里掀起了“科技热”,也让孩子们与前沿科技的的距离,从“屏幕里的想象”变成了“指尖的触碰”。
17日下午,在合山中学的空旷处,仿生机器狗率先“点燃”全场——它能轻盈地跳上台阶、绕开障碍物,甚至用机械爪“接住”学生抛来的球,动作流畅得像真狗。不远处的阿尔法机器人则用一段机械舞“炸场”:旋转、踢腿、单脚站立,关节转动的“咔嗒”声与学生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,连平时严肃的老师都笑着掏出手机录像。如果说机器人的灵动让学生们“看呆”,那么VR虚拟现实体验则让他们“钻”进了另一个世界。在VR设备前排起了长队,有同学在体验完,摘下设备,兴奋地和同伴分享。
18日上午,在塘坪二中的饭堂里,mbot机器人的“硬核操作”正掀起高潮。学生通过手柄操控mbot机器人,相互pk,保卫自己的气球不被戳破,这不仅要动脑筋,还要考验反应能力,让平时爱打游戏的男生们直呼真爽。围棋AI机器人下棋对战,某同学提起一颗黑子轻轻落下,机械臂缓缓抬起——金属关节转动的“咔嗒”声里,它能精准避开棋盘边缘的凹痕,将白子稳稳落在星位。“好准!”围观的学生们凑得更近了,有人小声数着棋盘上的交叉点,有人盯着机器人的“眼睛”(其实是摄像头)猜测它“在想什么”。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人来围观这场棋局博弈。
与此同时,在阳江市全国科普月科普展进校园活动中,来自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的周爱国教授于9月17日下午、18日上午分别走进合山中学、塘坪二中,开展“鱼文化与食药同源”科普讲座,为两校学子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产知识盛宴。
讲座中,周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,从鱼的种类识别讲起,逐步深入阐释鱼文化的深厚底蕴,以及鱼类在食药同源方面的价值,将专业知识巧妙融入趣味讲解中,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水产科学的兴趣。在合山中学与塘坪二中的课堂上,周教授通过图文展示、互动问答等形式,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水产科学的魅力,引导大家关注渔业绿色发展与食药同源的科学内涵,为乡村学子打开了一扇了解水产科普知识的新窗口,助力阳江市科普月活动走深走实。
这场跨越两所乡镇中学的科普展,借助展览、讲座、互动体验等形式,把原本晦涩的科学领域(如水产科学、自然科学等)转化为大众可感知、可参与的内容,打破科学传播的壁垒,让更多人了解科学、亲近科学,更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“探索未知”的种子。 科普进校园活动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需求和兴趣,对提高师生的科学素质,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用户登录